淄博柳泉美术馆

电 话: 0533-7235471

手 机:13964329724

微 信:13964329724

网 址:www.liuquanmeishu.com

地 址: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柳泉路296号


柳泉漫笔
您当前位置: >>柳泉漫笔

千载清风:纪念文同诞生一千周年

    古代文士爱竹、咏竹、写竹,将一切美好的品德与理想的人格都赋予竹。自唐人“君子比德于竹”,到宋人“其身与竹化”,视竹为与自身心灵相通的君子,人与竹的精神联系已达到“物我无间”的境地。浙江省博物馆馆员谢佳玲,作为“千载清风——古代墨竹名迹展”的策展人,从《诗经》里形容修竹之美的言辞,到魏晋清逸出尘的高士之竹,再到隋唐德行端正的儒家君子之竹,谈及了不同时期文人志士的心中之竹。她说,自东晋王徽之说“何可一日无此君”后,“君”便成了竹的别称。

    古代文士爱竹、咏竹、写竹,将一切美好的品德与理想的人格都赋予竹。自唐人“君子比德于竹”,到宋人“其身与竹化”,视竹为与自身心灵相通的君子,人与竹的精神联系已达到“物我无间”的境地。浙江省博物馆馆员谢佳玲,作为“千载清风——古代墨竹名迹展”的策展人,从《诗经》里形容修竹之美的言辞,到魏晋清逸出尘的高士之竹,再到隋唐德行端正的儒家君子之竹,谈及了不同时期文人志士的心中之竹。她说,自东晋王徽之说“何可一日无此君”后,“君”便成了竹的别称。

    10月29日,“纪念文同诞生一千周年”学术研讨之读画会在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三楼书画展厅举行。大到中华竹文化、文同与“湖州竹派”,小到关于《竹西草堂图》的个案研究等,20多位来自中央美院、中国美院和故宫博物院、上海博物馆等高校、文博系统的学者,分别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作了主题阐述,或是围绕现场文同以后元明清三代以来的墨竹名迹发表即兴感言。

    文同是谁?他与苏轼是什么关系?“湖州竹派”因何而来?本期美术报将以古代墨竹名迹图赏以及相关文章介绍“文同与竹”的话题,以飨读者。

    文同(1018-1079),字与可,号笑笑先生。北宋梓州永泰(今属四川盐亭)人。文同工诗、词、书、画,著有《丹渊集》。其尤功画墨竹,主张画竹必先“胸有成竹”,借画竹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与人品学养,开创“湖州竹派”,对后世创作有极大影响。

    文同的墨竹作品还能见到吗?文同的墨竹作品早在元代就已鲜见,且真伪难辨。如今台北故宫博物院藏《墨竹图》为其真迹,画倒垂竹一枝,形象真实,笔法严谨。从浙博展出的此件作品的复制品可以看出,作品构图以倒垂竹枝为主体,竹叶和竹枝从左上方垂下,出枝微曲取横空之势,着叶不多,但疏密有致,其茎多新枝,竿、节、枝、叶均以水墨单色一笔画出,生趣蓬勃。

    北宋另一位全才是苏东坡。其中,“宁可食无肉,不可居无竹”,苏东坡既是自况,也是评点文同。他与文同是什么关系呢?文同与苏轼是表兄弟,两人均以学名世,并且同为“竹痴”。其中,苏东坡画竹,也是受文同影响,并且还是文同授之以技法。所以,文同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。

    被称“墨君”的墨竹,起于唐而源流未审。可以说,北宋文同、苏轼开了文人写意墨竹的先河,可谓“其写竹不止于状貌,非图其外美,而以纯素之心体竹高洁之性”。后世的画家,凡写墨竹无不受到文同与苏轼的影响。文同笔下的竹与苏轼笔下的竹又有什么不同?

    文同对竹有深入细致的观察,画竹法度谨严,其中,他画竹叶,创浓墨为面、淡墨为背之法,学者多效之,形成墨竹一派。然而,苏轼的墨竹更是一种文人“墨戏”。有学者们普遍认为,文同在墨竹史上的影响力,和苏轼的赞颂推动关系极大。苏轼的墨竹得益于文同,但文同的墨竹亦离不开苏轼的褒扬。而苏轼在推广文同墨竹的同时,实际上是传播了自己的思想。“相较于绘画实技,世人传承更多的是文苏的思想精神”,谢佳玲总结说。

    关于文苏在墨竹史上的影响力又如何呢?

    据考证,金代王庭筠,元代李衎、高克恭、赵孟頫、吴镇、顾安、柯九思、倪瓒、王蒙等,明初王绂、夏昶,他们写竹,备竹子之法度神采,又饱含君子之气度品格,直承文苏之正脉。之后,陈芹、姚绶、文征明、陈淳、徐渭、朱耷、石涛、金农、郑燮等秉承文苏之风骨,融自己之心意,不同与可,却能“高呼与可”,为文人墨竹注入了新鲜的血液。“墨君”也因此承载了更多的意象和更高的情志。

    关于“湖州竹派”,与会几位学者各有不同观点,其中,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卢勇认为明代夏昶之后,并非没有人再去学习文同“湖州竹派”的画法,但在绘画水平上相去甚远,在作者和作品的规模上也不足以形成有时代影响力的派系,墨竹画的主导方向也转入了大写一路,失去了“湖州竹派”沉稳清雅的流派风格特征。所以,严格意义上讲,不能归入“湖州竹派”之列。

    因此在卢勇看来,文同的“湖州竹派”应以夏仲昭为殿军,其后,虽繁花纷陈,各尽其姿,终无复“湖州竹派”在中国墨竹画史上那一段别样的精彩。而文同的“湖州竹派”就是文人画,就是文人的竹派。这也是他的两个不同于其他学者的观点。

    说到中华竹文化,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范景中曾著《中华竹韵》一书,书中写道:“人当恨死爱生,存命之喜,岂惟珍惜,亦当感恩。虽人生实苦,但以此安身。勤以读书,友于花竹,即是至福。”本期介绍了范景中在此次学术研讨之读画会上讲述的如何用7年时间完成著作的点点滴滴。

    关于本次系列活动之一的“黄宾虹墨竹展”,在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黄宾虹艺术馆早已开幕,将展至12月30日。本期,浙江省博物馆馆员刘丛,作为“黄宾虹墨竹展”的策展人,讲述了黄宾虹与墨竹的关系。据她介绍,浙江省博物馆共收藏黄宾虹捐赠1万6千余件。其中,黄宾虹捐赠包括古近名画、古印、藏书、古文物、自作书画、手稿信札、印本拓本碑帖等。不难看出,这也是浙博能够积极筹措此次“黄宾虹墨竹展”的优势所在。


 
  • 淄博柳泉美术馆:

    电 话: 0533-7235471

    手 机:13964329724

    微 信:13964329724

    网 址:www.liuquanmeishu.com

    地 址: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柳泉路296号


  • 咨询热线
    0533-7235471

  • 微信扫一扫关注

版权所有: 淄博柳泉美术馆     地址: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柳泉路296号  鲁ICP备16028333号